English

儿童人格的建构: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1998-04-22 来源:光明日报 宋晓梦 我有话说

培养健全的儿童人格,不仅是教育的起点,而且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为这不仅关乎儿童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前途。然而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急骤、经济等各方面的多元化态势、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压力及情绪的障碍等等,使建构健全的儿童人格,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聚集北京师范大学,就现代社会什么是健全的儿童人格,怎样建构健全的儿童人格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

何为健全的儿童人格?两岸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均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谦虚谨慎,友善和睦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及民族使命感,在今天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完全可以作为现代社会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准及在儿童人格养成中的重要内容。内地学者根据调查数据中反映出的城市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成就需要(对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努力取胜的愿望不强烈);在人际关系中,攻击需要较强(对与自己不和的人主动出击、受辱后处处寻求报复):在学习中认知需要强烈(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的儿童较少的现状,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儿童人格的培养,还应结合时代的特点,强化宽容、合作,顽强进取等方面的内容。台湾学者认为:努力扮演好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具有民主、多元意识,是现代社会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内容。针对当前教育中因急功近利而重智力发展、轻人格养成的倾向,北师大年轻学者金盛华教授认为:必须明确,在影响人的成功的诸多因素中,究竟是智力的作用大还是人格的作用大。大量实例证明:在开放和变化迅速的时代,人的成功常常不仅取决于自身智力的高低,而且取决于能否赢得别人的支持,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延伸。因此,人格的力量便成为一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人才的智力和人格能力应协同发展,相辅相成。他提出,在未来人才的人格能力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观的能力、主动适应的能力、抗拒压力的能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建构健全的儿童人格?专家认为:与遗传、家庭和社会环境相比,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素质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发展心理研究中心的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素质好,可以使本来具有人格缺陷的儿童向健全人格发展;教师素质低,也可以使儿童的人格从小被扭曲。人格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人格来塑造人格。台湾花莲师范学院校长陈伯璋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要使儿童的人格具有开放和多元的特质,教师首先要有一种相对的观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使教科书上的知识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真理,那种一味追求标准答案的、线性思维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变得拘禁刻板,谨小慎微,不利于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和富有创造性的人格。

至于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方法与途径,内地学者认为:中国儿童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普遍不能令人满意的深层原因,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充满过度保护、过度引导和来自学业的过度压力。过度的保护使他们丧失了许多机会,不能经历本该由他们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且学会了依赖;过度引导使他们丧失了接受挑战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养成了被动接受影响而不是主动思考的习惯;学习中过度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经验的范围和心灵的自由,限制了他们形象的空间,使他们丧失了太多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智从而使自己的理智得到发展的机会。因此,应该提倡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世界。儿童对真实世界的经历越广泛,适应生活也就越容易。家庭、社会、学校都应为儿童提供广泛的经历生活的机会,而不是处处包办代替。台北市师范学院校长欧用生先生介绍的“情谊教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认同。他认为,情谊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情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首先是信赖,教师要信赖儿童,相信儿童的善性和发展的潜能,儿童才愿意表示出他们真实的感情和思考。因为他们知道教师会接受他们;其次是自由,自由的气氛可以使儿童心安理得地表示自己的各种意见;而不会因自己的不完美而受到歧视和斥责:最后是尊重,要使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在评判他们,而是在了解他们,如此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自信。

这次研讨活动的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台湾人格建构工程学研究基金会的学者们表示:为了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后要继续进行这类学术交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